一周内雏鸡的管理方案
作者:搜牧通 来源:搜牧通原创 时间:2015-08-20 09:31:46 点击: 14931次

招商、招商、招商禽病网、华夏维康线下服务站全国招商中,养鸡场、合作社、兽医专家、经销商均可以报名加盟。报名电话:15866720118
同时线下区域经理招聘中~~~~~
联系方式同上。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率以及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想为禽病网提供行情参考报价的用户,请加微信参与报价:15866720118(电话同步)。
声明:鸡蛋价格行情参考只能查看当天行情。如想查看当天以外(其他时间)行情,请与本网站客服联系。
雏鸡前3日龄温度一般控制在35-37℃,如果雏鸡体质弱可以适当提高1℃左右,4-7天温度控制在34-36℃。 1、雏鸡温度控制一般原则 雏鸡前3日龄温度一般控制在35-37℃,如果雏鸡体质弱可以适当提高1℃左右,4-7天温度控制在34-36℃。 保持温度的适宜、均匀、稳定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是养好雏鸡的关键。首先,确保鸡舍内温度均匀,各处相差不超过1℃。温度不均匀直接造成雏鸡发育不均匀,体质参差不齐,增加育雏难度;其次,保持雏鸡脱温的稳定,每天降温不可超过1℃以上。根据育雏末期的目标温度,制定出详细到每天的温度控制计划。例如,42天目标温度为23℃,在育雏期可以每隔3天降1℃,从而达到平稳脱温的目的。育雏时还要结合“看雏施温”。 2、雏鸡湿度控制 湿度应保持在40%-60%,湿度过低,雏鸡易脱水,空气中粉尘增多易损伤雏鸡的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病。在高温低湿时,净化舍内环境;在高温高湿时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方式减小高温高湿对鸡群的不利影响,对于低温高湿,可以增加舍内温度的同时适当加大通风量。 3、喂料方式 第4天开始使用料槽,使用料槽后注意事项:及时调整调料板的高度,方便雏鸡采食;每天饲喂2-4次,至少匀料3-4次,保证每只鸡摄入足够的饲料,开灯时需匀一遍料,喂料不均匀易造成个别鸡发育不好。 4、雏鸡的初饮 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据研究发现,出雏24小时后体内水份消耗8%,48小时后消耗15%。所以早饮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粪便、增进食欲、有益于饲料的吸收、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在水中加入3%葡萄糖,起到补充能源的作用,同时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增强雏鸡抗病能力,初饮后第二天在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可以提高雏鸡成活率并促进生长。根据实际条件前3-7天使用饮水器,每天换4-6遍水,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自动饮水管,禁止出现断水现象。饮水器应每天清洗一次,饮水管每半月冲洗消毒一次。 5、体重 管理1周龄雏鸡体重的意义:1日龄体重对以后影响不大,而1周龄体重对以后几周的体重相关性很强,所以1周龄体重不达标时,将影响以后鸡群体重的发育。因此1周龄结束后,每周定时、定点进行体重的监测,对出现异常个体进行不同的饲喂管理计划,可以促进鸡群整体均匀发育,促进体重和性成熟同步,达到良好的生产水平。 6、光照 光照对雏鸡生长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是借助于对雏鸡采食量的影响间接地发生作用,应确保光照强度达到20勒克斯以上。前7天可以使用60w白炽灯,保持1-3天24小时光照,从第4天起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小时。 7、通风 保证鸡舍内充足的氧气含量(19.6%);调解温度,排走鸡身体处过多的热量;排出湿气;减少舍内灰尘;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蓄积,例如,氨气和二氧化碳。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通风的目的是为了适当的换气;白天外界温度高,雏鸡活动量大,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量,而夜间外界温度低,鸡群活动量小,应减少通风量;前7天风速和通风量不易太大,以人感觉温暖舒适不闷为宜。
为使禽病网鸡蛋报价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严谨,可加禽病网官方微信在线即时交流,您有任何的疑问与顾虑都可扫码加此微信。

今日鸡蛋价格

* 扫描二维码,关注查蛋价 *
为你推荐